梦三国火烧博望火符功勋(梦三国2火烧博望坡功勋)
本文目录一览:
- 1、梦三国2火烧博望坡怎么打100
- 2、三国里面的火烧博望,博望到底在哪?
- 3、三国演义火烧博望坡
- 4、梦三国2火烧博望坡最终武器怎么合的
- 5、博望坡之战中火烧博望的指挥官究竟是谁?
- 6、三国演义中都采用了哪些火攻
梦三国2火烧博望坡怎么打100
个人任务:
首先石头人杀五个
然后右下角的火兽,杀三个
接着,右侧的沥火魔兽击杀一次(必须最后一击击杀,助攻不算)
右上角虎豹骑,击杀七个
团队任务:
死水层数打到30层,团队共享任务进度。
以上全部完成时,任务打到87%。
通关副本,提示完成任务,任务达到100%
三国里面的火烧博望,博望到底在哪?
位于方城县西南30公里处,北负伏牛山,南面隐山,西倚白河,为伏牛山延伸于此的漫岗,地势险要,为古'襄汉隘道'之通衢,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为 博望镇内。先后为侯国,为县,为店,为驿,为镇。西汉时,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功勋卓著,被汉武帝于元朔六年(前123年)封为'博望侯'于此,取其'广博瞻望'之意。'博望'之名,由此而得。相传,此地乃三国时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古战场。
《三国演义》赞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陈寿《三国志·蜀书》载:'曹公既破绍,自南击先主,先主遣糜竺、孙乾与刘表相闻,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拒夏侯享、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享等追之,为伏兵所破。'此处曾出土折戟断镞和土层中烧坏谷物的灰烬,经考证为三国时遗物。博望古战场遗址尚留存一株柘刺树,高5.9米,粗2.2米,虬枝盘旋,木质裸露,相传为火烧博望坡时的唯一幸存之见证。其他遗迹有刘备的观战台,夏侯享屯兵时修建的城楼,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处的梅林铺,唐代大将尉迟敬德监工修建的三孔拱桥——敬德桥等古迹。博望坡被国家确定为三国旅游景点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辞海》载:'博望古县名,西汉置。'为张骞的封侯地。相传,当年非常繁华,所辖45里博望屯。故城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400米,城垣因风雨剥蚀,早已不存,仅存墙基。城内地下文化层厚达1~7米,出土大量汉砖、筒瓦、铁器等。1992年,国家文物局邀请专家、学者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历进行研讨,提议将博望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专款修复老城内古桥一座,古朴壮观。桥栏镶嵌着用蒲山青古镌刻的36幅仿汉画石刻:张骞生平事迹图。桥西竖'汉博望侯张骞封邑'石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博望的名胜古迹有多处:敬德桥,一步三眼井,四步三空桥,东阁遗址,三元宫遗址,古柘树.等等
三国演义火烧博望坡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 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梦三国2火烧博望坡最终武器怎么合的
挖宝图弄得 能挖到爪黄 一个炼神闪避和炼神晕刀合到一起的卷轴 还能挖到贯穿圣灵剑和炼神石神罗天征能和一个装备 还有一个百战甲和冰火和的 法师有两件装备 其他的还没挖到过
博望坡之战中火烧博望的指挥官究竟是谁?
演义中的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精于奇门遁甲之术,近乎于妖。诸葛亮不但能谋,还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之后,诸葛亮又活活气死了周瑜、王朗、曹真等三位能臣名将。
演义为了将诸葛亮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可谓是挖空了心思,除了直接虚构之外,还不惜将很多本不是诸葛亮所做的事情,直接安到了诸葛亮身上。其中,火烧博望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件。
话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待之如师。诸葛亮一出山,便献良策,救了刘表长子刘琦一命。他让刘琦请命镇守江夏,躲开了继母的谋害。之后,诸葛亮便随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驻守新野,防御曹操。
曹操早有南征之意,听说刘备屯兵新野,便命夏侯惇为都督,率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人,领兵十万,前往博望城,与刘备对峙,伺机取之。
诸葛亮刚刚追随刘备,关羽、张飞二人颇为不服。孔明正需要一场胜仗,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忽报曹操差夏侯惇率十万大军,杀奔新野而来。
张飞听闻,嘿嘿直乐,对关羽说,让孔明去迎敌便是了。
诸葛亮知道关张二人不服,便向刘备要了剑印,号令诸将,准备施计火烧博望。
孔明让关羽引军一千埋伏于博望左侧的豫山,张飞另引一千埋伏于博望右侧的树林之中。待到火起之时,关羽截杀焚烧夏侯惇的随军粮草,张飞则去焚毁博望城的屯粮。
诸葛亮又令关平、刘封,引军五百,准备放火之物,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待,曹兵一到,便可放火。
最后,诸葛亮又派人召回时在樊城的赵云,让赵云领疑兵,许败不许胜,引诱夏侯惇大军进入埋伏。
张飞听完诸葛亮的安排,大声嘲笑道:“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得,好自在!”诸葛亮将剑印一摆:“违令者斩!”刘备见状,赶忙上前劝阻,关张二人这才各自带兵而去。
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将近博望,便分五万精兵作前队,其余护送粮车。突然,尘土飞扬,一彪人马拦住去路。只见一将,银盔银甲,胯下白龙马,手中亮银枪,威风凛凛拦住去路。来者何人?常山赵云赵子龙。
夏侯惇见对方兵少,大笑道:“与吾对敌,正如驱犬羊与虎豹斗耳!”遂纵马向前迎战赵云。
两马相交,数合之下,赵云佯败而走。夏侯惇拍马直追,赵云则时战时走。韩浩感觉事有蹊跷,劝阻夏侯惇。夏侯惇道:“虽十面埋伏,吾何惧哉!”遂不听韩浩劝阻,一路追至博望坡。
待到夏侯惇、于禁、李典所引之兵追到博望狭窄之初,两边皆是芦苇,只听得一声号炮,火光乍起,背后杀生连天。一刹那,曹军四面八方,皆是大火。又时值大风,火势愈猛,只烧的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回军赶杀,关羽焚粮后在背后拦截厮杀,张飞也从博望城烧粮后赶到,再加上关平、刘封,只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于禁、李典、韩浩等人,夺路而逃,夏侯兰则被张飞刺于马下。
诸葛孔明初出茅庐,火烧博望,一战成名。而关羽、张飞则拜服与诸葛孔明的四轮小车之前。
之后,诸葛亮又火烧新野,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把火烧的曹军是焦头烂额,大败而归。而实际上,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借东风,火烧赤壁,诸葛亮一件都没干过,都是小说家为了神话诸葛亮,强加给孔明的光环。
按照《三国志》所载,刘备投奔荆州刘备之后,屯兵新野,招募众多豪杰归附。刘备此举让刘表心生疑虑,就让刘备出兵“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刘表的目的很明确,刘备败了,折兵损将,实力大减,不用再担心了。刘备胜了,也可以解除曹操对荆州的威胁。
刘备还是善战的,“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刘备自己放火烧了了自己的屯兵地,假装逃跑,引夏侯惇上钩,以伏兵击败了夏侯惇。
那为什么诸葛亮没有指挥博望之战呢?因为这场战斗发生于建安七年(202年),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才在刘备三顾茅庐之下,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当时还没辅佐刘备,自然轮不到诸葛亮指挥了。
诸葛亮出山之时,刘备屯兵樊城,早已经不在新野,所以,诸葛亮也没有火烧新野的机会。诸葛亮一出山,就是跟随刘备逃离樊城,途径长坂坡。要不是赵云和张飞,估计刘备、诸葛亮就被曹操活捉了,真是有点惨。
至于诸葛亮借东风,更是子虚乌有。算准了天时,并制定了火烧赤壁计策的是周瑜和黄盖,跟诸葛亮也没多少关系。当时的刘备带着诸葛亮,还有关张、赵云等人,正忙着抢夺荆州地盘呢。要不然,赤壁之战后,刘备也不可能得了荆州七郡中的四郡。
诸葛亮能谋善变,有经世治国的才能不假,但绝对没有达到演义中的地步。否则的话,恐怕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早就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了。
三国演义中都采用了哪些火攻
在《三国演义》中的37次火攻战术中,诸葛亮一人就用了13次之多,且在第98回一回中就连用三次并在98回中自谓“吾平生专用火攻”,此可谓诸葛亮之定评。诸葛亮是靠火攻发迹的,也是用火攻为刘备开创了蜀汉基业。从初出茅庐的“初用兵”,便火烧博望,三把火使十万曹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接着又火烧新野,三把火烧得曹兵魂飞破散,使的如丧家之犬的刘备有了喘息之机,而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也积极参予火攻的部署,“火烧赤壁”中,诸葛亮也是功不可磨,成就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接下来赚荆州.取西川.平孟获.六出祁山,诸葛亮用一把把烈火,烧出了一片蜀汉基业。诸葛亮因火而起又因火而落,博望谷三把火.新野城三把火.陈仓城三把火,三把火烧就了诸葛亮的英名。诸葛亮一生喜欢在山林.谷口放火,结果葫芦谷一把火却因天降大雨而半途熄灭,这是诸葛亮一生最后一次放火,它的熄灭,即预示着诸葛亮生命的即将熄灭,也预示着蜀汉基业的即将覆灭。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火攻有三把:一把是曹操火烧乌巢;一把是周瑜火烧赤壁;一把是陆逊火烧连营,而一把火烧赤壁,有成就了魏蜀吴的鼎足三分,且魏蜀吴三国的兴衰有都与火有关。曹魏因火烧乌巢而兴,接着曹操平袁绍.征乌桓.东征西讨,统一了中原,曹魏基业达到鼎盛,然而,则是曹魏由盛而衰的开始;蜀汉则由诸葛亮火烧新野由败转胜,再由火烧赤壁由兴转盛,成就了蜀汉基业,接着陆逊火烧连营使蜀汉由盛转衰,而最后诸葛亮火烧葫芦则是蜀汉趋于衰亡的标志;孙吴则因火烧赤壁而盛,再由陆逊火烧连营而转入全盛,最后杜预火烧讲陵则预示着孙吴霸业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