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婴儿学步车(婴儿几个月用学步车最好)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岁之前的孩子,其行为背后都是哪样的原因?
- 2、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对吗?
- 3、三翻、四坐、七滚、八爬?如何判断孩子发育节奏是否正常?
- 4、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 5、宝宝的三抬四翻六能坐七滚八爬十会走是什么意思
- 6、三个月的小孩 腿弯 正常吗??
三岁之前的孩子,其行为背后都是哪样的原因?
当孩子迈出第一步后,情况就会开始变得更加有趣。他就像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一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阶段。所有东西玩起来都比以往更加有趣,更不要说把它们拆得七零八落了。此时离真正会讲话还有一段时间,不过,到了十八个月大时,他可能会说一些大人们听得懂的话了,其中必然包括“不”。
这一个阶段的孩子非常有意思。
从现在到三岁左右,你的宝宝处于“学步期”,不再是婴儿了。不过,他还不具备任何生理、情感或社交技能,这些技能要到他上学时才开始掌握。像青春期孩子一样,他处于某个中间地带。对你和他而言,这一阶段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糟。这个阶段我们面临着另一个第一次——第一个脾气期。
在前一阶段,宝宝觉得有很多令人惊喜的美好东西要去探索。和前一阶段不同,学步期孩子很快就会发现,世界(也包括你)的存在,常常只是为了在他需要某个东西的时候(也就是现在)阻止他得到想要的东西。现在他有了更大的行动自由,他急切地想去体验这种自由。他生平第一次知道做一个有自己独立意愿的小大人是什么感觉,问题在于:他还不具备做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个体的能力。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大脑中负责自我控制的那一部分还没有发育好。尽管他努力争取独立,他还是非常依赖你。
即便你的小家伙说话很快,似乎明白你对他说的话,他的大脑运行方式和你仍然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在两岁半之前,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他根本做不了,也理解不了。
学步期,以前常被称为“令人烦恼的两岁期”( Terrible Twos),也分不同的阶段。
当孩子进入学步期后(通常在两岁前)他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并常常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或周围的世界而产生挫败感。学步期大约在三岁左右或稍晚一点结束,此时的孩子已经发育到你能指望他有些(但不是很多)自控力的地步了。
学步期充满挑战。但是,如果你对应对学步期孩子抱有合理的期望,它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糟糕的时期。学步期孩子可能脾气不好,不讲道理,让人精疲力竭,或者行为无常。但是, 他们也可能很好玩,充满爱心,富有热情,充满活力。尽情享受这段时光吧!
学步期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学步期孩子不具备耐心这种品质。有些小家伙可以等待一小段时间,不过许多学步期孩子等不了——甚至一分钟也等不了。
☆他无法事先计划。有了冲动,他就会立即付诸实施。他不知道那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也不知道他面对后果时自己会有何种感受。
☆他无法自控。
☆他不知道危险。
☆他的记忆时间很短,这意味着你得一遍一遍重复
☆在承诺兑现之前,他不明白承诺是什么。当他想要某个东西时,就要立刻得到。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件事,这意味着你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然你可以尝试,但你肯定会败下阵来。
☆他无法在许多选项中进行选择。他根本不知道“要么……要么……”是什么意思。他声称自己想要的许多东西是相互矛盾的。他可能同时让你给他穿鞋和脱鞋。
☆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情绪。他不肯轮流做事情。如果你说“让苏西玩一会儿玩具“,他会以为那个玩具就再也不是他的了,马上就会大发脾气。
☆他需要的关注超过大人的能力所及,并且恨不得一天24个小时都有人关注他。
应对策略:
讲道理、恳求、讨价还价、威胁,这些办法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统统没用。这些策略要派上用场,你的宝宝必须具备目前尚不具备的心智能力。
设定界限、坚定而公平的控制以及有规律的作息,这些办法会收到成效一旦进入学步期,宝宝做什么都想自己做主、为所欲为。有时候在你看来,他似乎永远都处于疯狂状态,通常是他在幼儿园里把别的小朋友推倒了,让你感到很没有面子的时候。不过,他可没什么恶意,也不是要故意攻击别人。他所以要付诸肢体行为,是因为他无法用语言来消除自己的感受。
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让步或者视而不见,也不意味着你应该试图让时光倒流,并压制他们所有的独立尝试,尽管这样做既令人厌烦又浪费时间。如果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尝试自己吃饭时把饭弄得脸上、饭桌上、地板上到处都是,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重要的是,他在运用学步期宝宝的所有武器尖叫、踢 人、发脾气——把家里弄个底朝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现在需要明确的界限,并认识到家里还有人比他更强大,他控制不了,那个人就是你。
在这个阶段,父母双方管教一致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此前,如果宝 宝注意到他得到的照顾有什么不一样,他还不知道如何将这种不同为己所用。不过,现在的他意识到,“分而治之”策略可以让他获得很多好处。“分而治之”是小宝宝最先学会的操控策略之一,而且学得很快。如果你们不团结一致,或者你根据每天个人感受的强弱来改变自己的立场,你的小家伙就会像热追踪导弹一样,发现你铠甲上的裂纹。
脾气期,发脾气
你的宝宝不太可能在餐厅观看精彩的系列娱乐表演时没发过脾气就度过学步期。有些小孩比其他小孩更容易发脾气,他们似乎十分易怒,这或许正是他们天性的一部分。
当学步期孩子和世界发生正面冲突,而世界岿然不动时,他们就会发脾气。许多事情都可能引发学步期孩子发脾气,但是,根本的原因一直是某种挫败感。要么是你的小家伙发现,他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还不具备做这事的能力;要么是某件事情的结果和他的预期不一样,或者是你阻止他做他想做的事情或让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要么仅仅是因为他的情绪忍耐到了极限。不管是什么原因,总之导火索被点燃,脾气马上就要爆发了。
宝宝在自家客厅的地板上发脾气就已经够糟的了。但是,在超市、车里、朋友家、当着父母的面或者其他任何尴尬上万倍的场合,宝宝同样容易发脾气。
你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在这一阶段遭遇的挫败感,但是,你无法完全消除它:挫败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而你的宝宝正处于对学习感到紧张不安的阶段。设定界限,有时候能在令人不快的情境之下阻止孩子发脾气,但并非总能奏效。
孩子刚发脾气时,你干万不要投降。这时候投降是确保引发孩子发更多脾气的最好方式,你刚好证明,他发脾气很管用。
小家伙大发脾气时,对你和他都是很恐怖的。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理智”,内心充满了愤怒感。有些小孩一边乱跑一边大声尖叫,有的躺在地上又踢又叫,有的会用头撞家具甚至是你的身体。
下面是应对小孩子发脾气的一些策略:
☆首先要保证他不会伤害自己、他人,也不会破坏东西。
☆努力保持冷静。这时候发怒只能火上浇 油,使情况更糟。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不发火,就离开房间。你所做的最糟糕 的事情就是也冲他大发牌气。
☆不要试图和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也不想听。
☆如果被紧紧抱着,有些小家伙的牌气很快就消了。对有的孩子来说,这样做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如果你确定他不会伤害自己或破坏东西,在可能的情况下,离开他发脾气时所在的房间。如果发脾气带有故意成分(当年龄大一些的学步期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就会这样).将他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开可以收到奇效。
依恋父母
独立欲望是一个推动宝宝不断发展的强大过程。与此同时,他也可能出奇地依恋大人,此时的他很难与你分开。和九个月大的宝宝不一样,这时候每当你离开房间,他可能不会号啕大哭,但是他敏锐地知道你没走远,而且他不喜欢与他不熟悉或不是很信任的人待在一起。
虽然并非每次你离开房间时小家伙都会大哭,但是,在你外出并将他交给其他照看时,他可能会大哭、尖叫,而且通常会 发牢骚。有些小孩子的反应非常糟糕,会变得非常歇斯底里,父母们宁愿完全放弃社交 生活,也不想重复这种经历。有时候,小孩子的焦虑似乎会传递给父母,当父母们离开 家的时候,非常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应对策略:
☆请宝宝认识并喜欢的人照看孩子。不要突然把某个陌生人推给孩子。
☆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你要出去,一会儿就回来。
☆亲亲他,抱抱他,对他说“一会儿见!”。
☆长快速离开。
☆提醒你自己:你刚一拐弯,他可能就不哭了。
☆白天的时候,不管是在托儿所,还是在 朋友家,反反复复这样做,这样,你的宝宝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
如厕训练
在如厕训练方面,最重要的是把握开始时间。过早开始训练是个大大的错误,因为它总会导致之后出现问题。在孩子两岁到两岁半之前你甚至不应该考虑如厕训练问题,是有着非常充足的理由的。一岁半之前,宝宝的生理发展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肠和膀胱,要理解因果关系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当孩子做好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可能要到两三岁的时候——如厕训练常常会变得既快又简单。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对吗?
三翻六坐七滚八爬是对的,但不是绝对的,要顺其自然,是过去老人用来衡量孩子发育的。
所谓“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是对新生宝宝发育进程的一种经验总结,不同体格、养育方式、家长训练都会让实际情况略有偏差,但基本不会差很多。
所以如果宝宝没有“按时”学会一些本领,妈妈们先不要急着焦虑,多观察引导,确认一下这种情况是由个体差异引起的,还是发育异常,如果是后者,尽早干预治疗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对宝宝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相关介绍
人出生之后,仰卧是婴儿第一个优先姿势,支撑身体轴心三个部分的重量,包括头、胸和骨盆,当婴儿放松四肢时也支撑着手和腿的重量。在这样一个优先的姿势状态下,所看到世界的视角会比较狭窄,只有头顶上一点,就像坐井观天,顶多摇头看看左右的范围,没办法看到脚底下的东西。
这时候婴儿会想改变他的姿势来探寻这个世界,所以会开始俯卧,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姿势转变,是从头部支撑开始的。当婴儿趴着的时候,头部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视角。
然后开始会坐,坐的时候活动度会增大,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世界,看左边,看右边,抬头甚至略微向后看。这时手解放出来,可以抓玩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婴儿又会想改变姿势,因为他们发现只能坐在一个地方玩,当他想拿稍微远一点的东西时就够不到,所以就会开始想办法爬。
爬也就代表着骨盆可以正式离地了,但是要由四肢中三个以上的肢体来支撑身体。爬之后就可以去寻找自己的事物,比如拿奶瓶、玩具,可以去探寻这个世界,看看这个屋子里到底有些什么,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当婴儿发现爬够不到放得高的物品,天花板上的东西也看不见时,小孩儿就会想着学大人一样站起来,这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因为他们看见大人是可以行走的。我们在报道中看到狼带的孩子(狼孩),他们就不会想到两只手离地去直立行走。因为孩子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走路不是本能。
狼孩不能适应直立行走,因为他们身边没有直立行走的动物,他们学不会。而正常的小孩看到大人会走,他就会急于去模仿,当腿部足够强壮时,他会经由跪慢慢转为不稳定的站立位,然后变为蹒跚行走,大部分的小孩在站稳之前就能够行走,因为推进行走比保持稳定更容易。
因此很多孩子是先会走,之后才会站稳。这就是孩子运动发展的一个过程,最终达到站立。
三翻、四坐、七滚、八爬?如何判断孩子发育节奏是否正常?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妈妈们的孕期也结束了,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父母一面满心欢喜地迎接小天使的到来,一面要做好新手爸妈的准备。
对于父母来说,照顾好一个婴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有很多疑惑难以解答。宝宝会有很多的小动作和大动作,新手父母难免会有时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去应对。
比如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宝宝什么时候会坐?又在什么时候会爬呢?这些疑问都是有迹可循的,妈妈不妨多观察宝宝平日里的举动,多去了解一下宝宝运动发育的规律。
个体差异不同,发育状况也会不同
小米升级做了妈妈,每日陪伴着宝宝,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不知不觉中已经六个月了。
好友的孩子也是六个月大,早早的就可以独自坐立了。小米也很是焦急,生怕宝宝出现什么问题,于是带着宝宝去医院询问医生。
原来每个宝宝的发育状况是不同的,有的宝宝会偏早些,有的则晚一些。
医生告诉小米,虽然宝宝已满六个月,但是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帮助宝宝练习,自然就学会独立坐了。
听了医生的话,小米才松了一口气,对于新手妈妈来说,不免对宝宝的诸多事情还不够了解,还要多多学习才好。
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妈妈们有时不要过于心急,只要宝宝遵循正常的运动发育规律,就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的大运动有规律可循,妈妈们要多多了解
4个月
新生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动作。父母可以帮助宝宝锻炼颈部力量,渐渐地学会翻身。
宝宝在四个月的时候,颈部和腰部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妈妈们也会很容易抱起。
此时的宝宝依靠妈妈扶持会坐得住,开始对自己的小手饶有兴趣。妈妈应该加强宝宝的颈部锻炼,练习翻身的动作。
5个月
有了四个月的基础练习,此时可以开始锻炼宝宝坐立的能力。宝宝的腰部还不足,而且平衡能力也会很差,需要一些支撑物来帮助坐立。
妈妈要记得继续练习宝宝的翻身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练习坐,每日最多坐十分钟就可以了。
6个月
妈妈要格外注意这一时期,此时的宝宝会有更多的下肢动作。六个月之后,宝宝不仅会学着独自坐,而且移动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7个月
七个月的时候,宝宝已经学会了翻身和独坐,而且越来越熟练。宝宝此时的手部动作也会增加,不会仅仅局限于坐了,开始利用手脚和肚子向前进行微小的挪移。
妈妈仔细观察会发现,此时的宝宝四肢动作会更加灵活。妈妈可以在宝宝趴着的时候,在前面放一些玩具。
8~9个月
八个月时,宝宝日渐成熟的动作,不只会满足于爬来爬去,而且会在爬行和坐之间游刃有余。久而久之,宝宝会慢慢地学会手脚并用的来回爬行,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协调能力。
当宝宝完全掌握了爬行的技巧之后,就会利用周边的家具进行向上拉的动作,九个月大的宝宝就会开始学着站立。
10~11个月
十个月的宝宝会借助周围物体站立片刻,即使站得不够稳,时间也会越来越久。此时妈妈可以扶着宝宝进行迈步的尝试。
宝宝的下肢活动能力加强,腿部发育也越来越好,对站立和行走渐渐有了极大的兴趣。妈妈要注意活动范围的安全,尤其是一些细小危险的物品。
12个月
宝宝可以扶着物体慢慢向前走,自己开始走路练习。宝宝过早地进行行走练习,并不会有太多好处。
妈妈要注意不要给宝宝进行行走训练,也不需要学步车,影响宝宝的腿部发育。宝宝学习行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
宝宝的运动规律,不需刻意训练
1)让宝宝多趴
建议宝宝在1-3个月的时候,父母可以辅助进行趴的练习,让宝宝多趴着一方面可以锻炼宝宝抬头,另一方面也能让宝宝充分活动,对宝宝智力也会有所帮助。
2)不过早训练站
很多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快点会走,因此有时候会特意的让宝宝久站,实际久站对于宝宝来讲并不建议。
因为宝宝刚开始学站的时候,其骨骼还未能发育完善,如果宝宝久站不仅不能够让宝宝学步的时候更快,反而会影响腿部的正常发育。
3)鼓励宝宝独立
宝宝从三个月开始便逐步的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因此可以从此时开始锻炼宝宝独立。
但由于宝宝较小,所谓的独立是在家长监护下,让宝宝自行的去做运动,如:翻身、爬、坐等。因为只有反复的练习宝宝才能从中掌握技巧,才能真正意义的学会。
宝宝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大致可以分为:抬头、抬胸、坐、站、行。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通常来说,儿童学龄前指的是3~6岁这段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智力发育逐渐加速,启蒙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科学育儿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新手父母又应该如何做呢?马上就来介绍一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作息时间、文明礼仪、基本的自理能力等等,这些都是要一点一滴培养的。一个很直观的栗子就是熊孩子们,同事家孩子今年4岁,现在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父母实在不听劝,过度溺爱孩子,现在这熊孩子都开始大胆拆家了。每次见到这位同事愁容满面的样子,都劝说她要让孩子明确底线,这种行为要严厉教育,她都拒绝,没办法只能说“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吧。放长远来看,小时候不教育,长大后也会被社会教育的。
【2】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讲的就是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搬家,体现出环境对于成才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从小树立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也发现,那些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五的孩子,往往就是自主学习能力最强的人。
同时也要注重思维启蒙,很多家长容易忽视这一点。在生活的点滴中,就可以让孩子感受语文、英语、数学、艺术等等的感知能力,将这些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才不会让孩子在日后越来越深入的学习中产生割裂感。
【3】树立集体意识
有的家长舍不得自己家宝贝,不想送到幼儿园和学前班,觉得自己在家也能教,这个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必要的知识,更要让孩子树立集体意识,懂得如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学龄前这段时间就是要为正式上学做准备的,如果不能提前适应这样的生活节奏,上小学的时候就要有一番哭闹了。
【4】培养阅读习惯
最近的教材、儿童读物、画本频频爆雷,在愤怒之极呼吁严查、整改之余,也给很多家长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买来一本所谓的“优秀作品”就拿去给孩子自己读读看看,一定要提前用成年人的视角审读一遍,才能放心给孩子阅读。要不然这后果不堪设想。
学龄前正是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养成各种习惯、塑造最初的认知、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时间不等人~还没有重视起来的家长,要赶紧重视起来了!
宝宝的三抬四翻六能坐七滚八爬十会走是什么意思
周岁以内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宝宝生后第一年是运动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一年末大部分宝宝已掌握了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大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运动功能从头端向足端发展。协调运动出现于最近躯干的肌群,而后发展到四肢末端。抓握、站起、往前走等动作先于放开、坐下、停步等动作。初生婴儿没有随意运动,手脚的运动是不协调、没有规律的。1~1.5个月时宝宝会把拳头放到嘴里并开始在垂直位抬起头来。2个月在俯卧位可以稍稍抬起头。4个月时会从仰卧翻身为俯卧。5个月能从俯卧翻为仰卧,扶腋下能站直。6~7个月时已能坐稳。8个月会爬,自己能坐起来躺下去。9个月扶着想走,能独站一小会儿。10~11个月时能自己由坐位站起来,已能扶着小车迈步。12个月时开始蹒跚学步。
三个月的小孩 腿弯 正常吗??
常见宝宝腿型问题包括:O型腿、X型腿、内八以及外八等,宝宝的腿型大约到五岁左右才会直,而定型大概要到八岁,所以当家长发觉宝宝的腿型有异状时,最好带去给骨科或复健科医师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让宝宝有健康的双腿。
宝宝好不容易跨出人生中的第一个步伐,爸爸妈妈在兴奋之余,似乎也发现宝宝的腿怎么“弯弯”的?!是不是太早让宝宝学走路还是长期包尿布所导致?万芳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陈祺贤表示,不用太担心宝宝在早期呈现的O型腿,这是正常的生理成长变化。
腿型要到8岁才定型
在妈妈肚子里时,宝宝全身卷屈成球状,因此出生后腿型多半是弯弯的O型。不过,人的身体会有自动矫正的机制,到了两岁左右,腿型就会慢慢拉直,但又常会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因而产生X型腿,这让好不容易松口气的家长又开始感到忐忑不安。事实上,宝宝的腿型约到五岁左右才会变直,而定型大概要到8岁,因此,在5岁之前出现的问题腿型,家长都不用过份担心。
至于内八和外八的成因,陈祺贤表示,有些人只有脚板本身朝外或朝内:再往上的小腿骨、大腿骨、髋关节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角度的旋转,所以要仔细判断是由哪个部位造成内八或外八,再追究其根本的原因。
真正有问题的腿型
一般来说,若非是基因问题、受过伤或是不对称的生长,腿型真正有问题的机会不大。
不对称的生长:以O型腿为例,不对称就是一边弯的角度多、一边弯的角度少。
基因问题:腿型不像血型,没有符合孟德尔定律的遗传方式,因此父母有腿型问题不代表宝宝也会有,只是提高了宝宝出现问题的机率。不过,医师在考虑是否开始治疗时,有时也会把父母是否有腿型问题考虑进去。
到底需不需要带给医师检查呢?
发现宝宝腿型有问题的家长,可能会困惑于“这是自然现象、还是真的出了问题呢?”陈祺贤建议,只要有疑问的家长就可以带去给复健科或骨科医师诊断,除了能让爸爸妈妈安心之外,若真的有问题也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轻微靠复健、严重则开刀治疗
看似O型腿、X型腿的腿型大多是成长中的变化,医师建议以观察为主,直到八岁若还是没有回到正常轨道,且经由医师诊断后,确定宝宝腿型并非发展中的自然现象而是真的有问题,那可能就需用支架、辅具来进行矫正的动作。陈祺贤表示,曾有研究指出,宝宝到六岁时,0型腿、X型腿的角度仍超过10度以上,矫正回来的机会不大,因此,若程度较严重应提早治疗。
另外,内八、外八不像O型腿、X型腿具有较大的生理成长变化,若是怀疑有问题,可较早开始进行复健的运动、拉筋。治疗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拉筋及肌肉训练、辅具、开刀、电刺激。
1拉筋、肌肉训练
陈祺贤说,担心的家长可为宝宝做的是拉筋及肌肉训练。主要是针对变形的部位加强另一侧的肌肉,像是O型腿就要加强下肢外侧的肌力:X型腿则相反。至于内八通常表示髋关节外展有困难,外八表示内展有困难,也同样要朝另一方向翻转拉筋。拉筋尽量拉到宝宝的极限,但不要让宝宝感到疼痛,一次15秒15下,每天早晚各一次,若是家长有意愿、宝宝配合度也高,可酌量增加次数。肌肉训练则是一次10秒10下,同样早晚各一次。
动作说明
宝宝躺着,父田可扶住宝宝的下肢,以均匀稳定的力量往活动受限的方向转。
2辅具
医疗上的矫正则需要靠辅具及支架。O型腿、X型腿在20度以内给予辅具、支架矫正,若是超过20度就须进行开刀。不同的辅具可能在一天不同的时候穿戴,许多是利用睡觉时间戴,一开始可能会不舒服而造成睡眠不安稳的情况,但每次时间逐渐加长,习惯以后就不会有问题。另外,使用辅具来矫正需要较久的时间,变化大的部位一周就要复诊一次,变化小的部位三个月再复诊一次即可。
3开刀
开刀往往是最终手段,一般变形严重、辅具矫正失败或已到骨骼成熟阶段(女性16岁后、男性18岁后),腿型已定,就会选择开刀的方式进行矫正,一般来说,开刀都能够矫正成功,因此腿型的问题并没有错过黄金期就难以治疗问题,只是及早开始进行拉筋、肌肉训练等动作,可降低日后动手术的机率,如需手术也可能比较是小手术。
开刀后,骨骼愈合需要四到八周的时间。一开完刀就看复健科医师,进行轻度复健。拆掉石膏、钉子后,则可开始做积极复健治疗,整段疗程约需三个月至六个月的时间。
有预防的方式吗?
由于宝宝初期的腿型问题多是生理成长的自然现象,真正有问题的是先天性异常或意外伤害所造成,因此并没有预防的方式。不过不让太小的小孩使用学步车,及少让学龄前小朋友跪坐,或许有帮助。或是已知具有先天性基因异常,像是成骨不全症,O型腿的机会很大,爸爸妈妈就可以提早帮宝宝训练肌肉及必要时穿戴支架。
医师小叮咛
陈祺贤表示,虽然腿型问题多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爸妈无须太过忧心,不过一旦发现宝宝的腿型已经背离成长的轨道,经由医师诊断确定后,就要给予合适的矫正方式,若是没有给予矫正复健的治疗,问题腿型会使关节受力不平均,以X型腿为例,内侧受力较大,膝盖内侧韧带会受伤,关节面也容易磨损,长期下来,会连带影响附近的骨骼关节,实在不可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