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女人计谋(梦三国美人计)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有哪些
1、苦肉计
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黄盖受命诈降到曹操的军营,为了取信于曹操,周瑜故意借故痛打黄盖一顿,让黄盖假装气愤而投敌。庞统劝曹操将战船连在一块,给周瑜利用火攻创造条件,最终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2、空城计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空城之计。
3、美人计
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封太师,残暴荒淫。一天夜里,司徒王允在后花园偶遇歌女貂蝉,发现貂蝉貌美如花,便心生一计,决定用美人计离间吕布和董卓。王允先将貂蝉许给吕布,说择吉日将貂蝉送到吕布府。但没过几天,却将貂蝉送给董卓为妾。
吕布得知后勃然大怒,来向王允问罪,王允便将责任全推给了董卓、一日,趁董卓进宫议事,吕布偷偷来到凤仪亭和貂蝉约会,董卓发现后十分愤怒。吕布决心除掉董卓,于是找到王允,二人一拍即合,将董卓骗进宫中杀掉了。
4、连环计
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知道最近会有东南风,为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环计。
5、趁火打劫计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
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三国中最具智谋,最优秀的女人是谁?不要说月英,她不算。
要论三国中最具智谋和最优秀的女人,首推王允的侍女貂婵。她虽然地位低下,但也具有忧国忧民之心,加上她才貌双全,因此她成为王允实施连环计的得力助手,先是王允把她嫁给吕布做妻子,又将她许给董卓为妾,之后貂婵在二者之间周旋,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故意找吕布私会凤仪亭被董卓发现,更是加深了董吕二人的矛盾。吕布是三姓家奴,轻意地听信了王允的劝说,决定诛杀董卓,而后董卓意欲称帝,吕布倒戈,怒斥董卓罪行,并将他杀死在封禅台。董 卓曾经是那样的不可一世,逼宫废帝、火烧京城、大战诸侯,骄奢淫逸,这些他都无一不精,不料却被貂婵的美色和计谋所迷惑,最终身首异处。貂婵以她的柔弱之躯征服了两个男人,两个奸雄,并让一个权倾朝野的太师身败名裂,其勇气之可佳,是三国其他女流中所不能比拟的。
三国演义中的计谋
1、勤王图霸计,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计属于典型的政治计谋。提出此计的有荀彧、沮授,成功的是荀彧。汉献帝即位后,接连遭受董卓、李榷、郭汜乱政。在政局不稳、战事不断的年代,汉献帝过着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苦难生活。尽管汉献帝如此狼狈,可皇帝毕竟是一面颇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于这点,荀彧看得很清楚,听说汉献帝移驾洛阳,马上向曹操进言。举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的例子,说明勤王的重要性。还提醒曹操,若不早图,别人将先我为之。曹操何等人物,岂肯错过这样的好事,立即兴师勤王。可以说曹操之所以能够扫平群雄、称霸中原,与此计的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2、扼喉待变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官渡之战,曹袁兵戈相向。很快曹军粮草用尽,曹操意欲退兵。荀彧闻之,献此计。先挑明官渡之战的重要性,胜则消灭袁绍、一统北方,乃天下之机。又举楚汉相争的例子,说明兵少粮尽并不可怕,只要画地而守、扼喉待变,一定能以少胜多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试想如果曹操官渡失败,不仅很难统一北方,而且曹操统一大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此计对于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最后统一北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仗义招才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刘备被吕布打败后,只好投奔曹操。对于刘备去留,曹操内部意见不一。荀彧、程昱认为刘备乃英雄,不杀终为后患。而郭嘉却认为杀一人而阻天下志士之望,谁肯共谋天下呢。曹操也觉得杀刘备不利于招揽人才,故不杀,并表刘备领豫州牧。观曹操此举乃真英雄也!是故英雄对决,不应施以小人招数,而应正大光明地分出高下。相反,纵然杀掉刘备,势必会招来更多的敌人,况且刘备当时并没有显露出英雄本色。因此留着刘备未尝不是好事,后来无数智谋之士投奔曹操,足以证明郭嘉有相当远见。
4、借刀杀人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平定北方四州,袁尚兄弟被迫逃亡辽东。表面上看若袁氏与公孙康联合会对曹操构成很大威胁,所以曹操大部分手下主张趁胜一举歼灭袁氏与公孙康。他们没想到还有一个对曹军更为有利的隐藏条件,即是让袁氏与公孙康火并,而曹操能坐收渔翁之利。此时郭嘉尽管已留易州养病,远离战场,但局势的发展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劝曹操不可出兵追击。若出兵,二者必并力抵抗,急不可下;若缓之,使公孙康、袁氏相拼,其势然也。曹操从其计,果然袁氏兄弟被公孙康杀死。可以说曹操能最终消灭袁绍势力,进而统一北方,与此计有着重要的关联。
5、声东击西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兴兵讨伐张绣,久攻南阳城不下。于是曹操命士兵做好继续攻城准备,自己却骑马绕城三日(见东南角砖土新旧不等,多半毁坏,容易攻城),然后假装从西北角入城。这一切贾诩在城上看得清楚,便欲将计就计,为张绣献此计。先说明曹操去西北角积草,看上去想从西北入城,不过是虚张声势,实则想从东南角攻城。然后劝张绣把百姓假扮士兵守西北角,令主力埋伏在东南角。果然不出贾诩所料,曹操被杀得大败而归,从而南阳之困得以解除。
6、离间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与韩遂、马超对峙,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然而双方实力毕竟悬殊,韩遂很快支撑不住,于是想与曹操讲和。怎样才能毫不费力、一食二鸟呢?既然韩遂有讲和之意,贾诩马上想到了离间计。先让曹操次日与韩遂交谈良久,使马超心疑。然后让曹操亲作一信与韩遂,故意将信中关键处涂抹不清,让韩遂、马超互相猜疑,进而发生火并,使其两败俱伤。事情果然不出贾诩所料。
7、翁中捉鳖计,此计属于政治计谋。赤壁之战后,曹操一直在寻找机会消灭孙刘,只是怕马腾偷袭许都。于是荀攸献计,要曹操用汉献帝名义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其讨伐孙权,诱其入京师,然后除掉他。此计为计中计,是远攻近交计中的子计。
8、以逸待劳计,此计属于军事计谋。蜀军攻打定军山不下,法正及时提出此计。他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定军山以西有座宝剑峰,比定军山还高。就劝黄忠抢先夺此山,这样定军山之虚实一目了然,将给魏军带来很大威胁。然后根据当时的敌情我情,让黄忠守在半山,自己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举白旗,黄忠按兵不动;待到敌人倦怠无备,举红旗,黄忠立刻下山击之,必当全胜。后来形势果然如法正所料,黄忠不仅夺了定军山,还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此计为蜀国的全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9、趁火打劫计,属于政治计谋。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斗,引起宫廷内乱。这时,远在西凉的董卓收到何进命其进京救驾的密令,犹豫不决。谋士李儒对当时的局面看得很明白,于是力劝董卓以“奉诏救驾”为名,趁机进京夺取政权。董卓听从李儒的计谋,率领西凉大军迅速进入京城,在李儒、吕布的帮助下,先铲除了丁原等异己,接着废少帝立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大权。
10、顺手牵羊计,属于军事计谋。关羽死后,蜀吴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按理说魏国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曹丕完全可以联合蜀国灭掉吴国。可是刚刚称帝的曹丕只顾铲除异己巩固政权,却失去了这样的好机会。当时,谋士刘晔曾提出此计:蜀吴交兵,天亡也。若遣一上将提兵数万,渡江袭之,魏蜀联合,吴国不出半月可亡矣!或者让蜀吴争斗,魏国也可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曹丕并没有听从,等到吴国大胜蜀国后,他却错误地出师伐吴,结果一战败北。
11、调虎离山计,属于军事计谋。曹操打败张绣后,矛头指向徐州吕布。如果正面与吕布交手即使取胜也会损失惨重。这时早已投降曹操的陈登成功运用此计,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一是诱吕布将妻小与钱粮移屯下祁,从而为后来占领徐州清除障碍。二是骗吕布说泰山孙观等谋反,结果让吕布与陈宫夜间厮杀起来,杀到天明,方知中计。吕布急忙赶回徐州,陈登父亲早已占领此城。三是伪传将令,对高顺、张辽说吕布被围,让高、张率兵营救。在陈登策应下,曹操很快拿下小沛。此计使得吕布短时间内丢了大部分领地,只剩下下祁一块不大的地方了。
12、攻心计,属于政治计谋。三国后期,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及时献此计。大意是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后来诸葛亮成功的运用了此计,七擒孟获,使得南蛮纳入蜀国版图,也为后来的伐魏解除了后患。
13、笑里藏刀计,属于政治计谋。讨伐董卓失败后,袁绍回到渤海,军中缺粮,冀州韩馥遣人送粮。谋士逢纪献计。先与公孙瓒相约夹攻冀州,事后平分其地。同时派人密报韩馥,韩馥必然请袁绍共同御敌。然后从中取利。果然韩馥请袁绍营救冀州,并让出冀州给袁绍。等到袁绍夺了冀州,马上与公孙瓒撕破面皮,自己独占冀州,为袁绍统一北方四州打下基矗
14、美人计,属于政治计谋。董卓把持朝政以后,弄得上下怨声载道,各地盗贼猖獗。司徒王允看到董卓、吕布皆是好色之徒,于是巧使美人计,让貂蝉离间董卓吕布,从而让其父子两人火并。最后王允、吕布联手杀死董卓,使汉朝天下得以暂时的安宁。
15、苦肉计,属于军事计谋。蒋干到东吴说周瑜,被周瑜将计就计,使曹操杀死蔡瑁张允水军两都督,为自己除去了后患,但曹操水军实力乃就很强大。周瑜于是与老将黄盖演出一场苦肉计来。这事几乎瞒了东吴所有人(包括孙权都以为周瑜是真的想杀黄盖),只有黄盖的老友阚泽与孔明清楚。结果曹操中了计,苦肉计的成功为后来的火烧曹船立下汗马功劳。
16、连环计,属于军事计谋。赤壁之战的胜利与诸多计谋密切相关。如草船借箭、借东风、连环计、离间计、苦肉计、火攻等等。其中连环计是其中最关键的一计。当时蒋干在东吴遇上庞统,并极力推荐庞统去见曹操。庞统有心让东吴与刘备取胜,于是献此计。看上去,联环能让船上的曹兵如屡平地,很管用。其实一旦联环,与到紧急事情(如火攻等)后就变成大患了。曹操及其谋士都没有想到这点,因此遭到火攻是必然的。
三国中的计谋都有哪些?
1、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
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计划就很难实现了。”
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计划准备停当。
2、缓兵之计
三国时期,孔明与司马懿在祁山作战。蜀军消灭了魏军大将郭淮、孙礼,占领了武都、阳平。
张郃、戴陵等率军前去救援,被孔明打败。双方对峙了半月。孔明见司马懿不敢出战,用撤军的缓兵之计,诱使司马懿驱兵追赶,司马懿中计大败。
3、空城计
诸葛亮失街亭后,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老弱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
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4、美人计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
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
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
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廷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5、围魏救赵
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中山,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之际伺机将中山占领。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打算夺回中山,但是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于是,魏惠王派庞涓率领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大惊,求救于齐 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令田忌为大将,以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与庞涓决战。
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接进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听到齐国进攻魏国,便离开邯郸,回救魏国。半路上陷入孙膑的伏击,魏部卒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一战便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缓兵之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人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城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围魏救赵